碧螺春碧螺春百科碧螺春产地

洞庭碧螺春的优良茶树品种

时间:2018-07-01 09:39

优良的品种是提高茶叶产量、改进产品品质、增加茶树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的基础。成品茶的色、香、味、形住一定程度上是由品种特性来决定的。

洞庭山是我国古老茶区之一,有着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住太湖洞庭山水的自然环境影响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形成了对当地条件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并适制碧螺春的一个有性群体种,当地群众称它为“柳条茶”、“竹稍茶”。据朱琛撰《洞庭东山物产考》(公元1916年)载:“洞庭山之茶,最著名者为碧螺春。树高二三尺至七八尺,四时不凋,二月发芽,叶如栀子,秋花如野蔷薇,清香可爱。实如枇杷核而小,三四粒一毬,根一枝直下,不能移植,故人家婚礼用茶,取从一而不二之义。”洞庭山茶树品种较杂,来源无从稽考,除发现个别白茶树外,还有少数紫芽种,但碧螺春茶的绝大多数品种,通常称东、西山群体种。1979~1980年江苏省茶树地方品种资源调查组经座谈访问,面上观察和对五个样点254棵茶观察研究后,定名为“洞庭种”。

“洞庭种”主要分布在东山的藏船坞、俞坞、西坞和西山的罗汉坞、包山坞一带。

至今尚有百年以上古树数百株。在尚锦村石家坞生长的大茶树,主干直径11厘米,高420厘米,树幅达391厘米。在槎湾村藏船坞的一棵老茶树,已台刈更新,根基直径23厘米,树高173厘米,树幅184厘米。

嫩芽

 

原生长在俞坞的一棵250年树龄的古茶树移植到茶叶公司园内,树高3.6米,树冠覆盖面约有10余平方米。

一枝独秀

 

洞庭种是一种较高大的灌木,树姿半开张式直立,分枝密,叶片水平状着牛,口十椭圆或长椭网形,叶色绿或浅绿,叶面微隆起,叶缘平或微波,叶尖渐尖。叶齿粗浅钝。叶型以巾叶型为丰,花冠直径3.4厘米,花瓣5~9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种子百粒重114.8克。洞庭种的特性是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好,嫩梢色泽绿色或浅绿色,柔软,毫毛一般,发芽期,一芽一叶盛期在4月上旬,产量巾等,每667平方米为120公斤。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4.1%,茶多酚21.6%,儿茶素总量12.2,咖啡碱3.7%,抗寒性和适应性均强,是制碧螺春白勺优质原料。与其他品种比,制成的碧螺春茶,香气浓郁芬芳,滋味鲜醇甘厚,回味悠长。

沐浴在阳光下

 

但“洞庭种”是一种世代用种子繁衍的群体种,个体间特征性有差异。2002年,苏州市吴中区和东山镇的农技部门和苏州市洞庭山碧螺春茶业有限公司联合,在总结群众性选育的基础上,筛选出17棵高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的单株,并在东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立了母本园,进一步观察、试验、鉴定。预计几年后可从中选出1~2个品系,予以繁殖推广。

长势很好

 

近几年来洞庭山也陆续引进一些外地良种,如福鼎大白茶、迎霜、槠叶种等,所制碧螺春与洞庭种相比,虽然色洋绿,茸毛多,但其香气、滋味尚不及传统品种。

据清代李振青编《集异新抄》(公元

1795年)称:“洞庭逸事:包山寺有白茶树,花叶皆白,烹注阮中,色同于泉,其香味类虎丘。一寺止一林,不知种自何来,植数十年矣。山有素封,欲媚献者,厚价买于寺僧,移栽以献,茶竟萎绝种。”这说明洞庭西山历史上,有过白茶树,其品质和有名的虎丘茶差不多。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碧螺春百科
碧螺春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