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碧螺春百科碧螺春茶文化

苏园访茶碧螺春

时间:2023-03-02 22:12

苏州园林甲天下。但苏园不在苏州,在溧阳。

溧阳是江苏常州下面的一个县级市,靠山临湖-一山是天目山的余脉,湖是天目湖。这里山青水碧,风景秀丽,渐渐成为苏南一带的养老胜地,不少有钱人喜欢在这里置业购房,安享晚年。这多少跟有关权威调查机构评选出来的溧阳是天然氧吧、避暑胜地的溢美之词有关吧。不过,这里的生活节奏确实要慢一些,天要蓝一些,白云更白一些。当然,溧阳之美,最美还在天目湖。天目湖说是湖,其实是一个深水库,因属天目山余脉而得名。东西窄、南北长的天目湖,仿佛一块遗落的玉石,静卧于溧阳大地,不事张扬。而它的周围,有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读书台,有赫赫而立的太白楼,还有报恩禅寺,它们又构成了溧阳小城物华天宝的另一面,给这座小城本来的灵秀平添了几许历史的厚重与悠远。

苏园,就是群山环抱的天目湖镇上的一座现代化园林。用我的诗人朋友张羊羊的文章来形容,就是如果把沙河和大溪两座水库妙比一双天目,苏园就坐落在眉清目秀间那俊俏的鼻梁上。这座历史并不长的园林,园主是霍益民。第一次认识他,是2019年的深秋。一帮子朋友在张羊羊的召唤下,于某个周末分别从南京、苏州等地集体奔向苏园。但这并不是一场文学活动,没有主题交流,就是简单地相约一起,借苏园的美景,一起聚聚,喝喝小酒,聊聊天,仿佛时光用不完的样子。这一次和霍益民的见面,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感觉他的身上有一股出世的气息,总能打动人。当然,我也喜欢上了这个园子。

园子着实不大,跟苏州园林一样,墙檐窗廊、假山池沼,一应具全,但布局颇富匠心,亭台楼阁在以黑白为主色调的映衬下,有种怀旧的气息,能让人一下子忘却工业文明的诸种牵绊。它与苏州园林的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虽然有松有蕉、有垂柳水池,但有一种日常的气息,不高蹈,接地气。尤其是院子里摆放了一条长条桌,古拙,宜于喝茶、看天,真是一个令人心动的地方。

夜宿苏园的第二天早晨,我早早起床,和小说家曹寇一起,把整个园子逛了个遍,我们一起感叹,要是自己有一个这样的园子,该有多好啊。

苏园,一直是以茶而名闻江南。

在我第一次来苏园之前,就有缘喝过苏园的茶,有绿茶,也有白茶。苏园之茶的口碑,在江苏乃至江南的文艺圈一直很好,几乎所有的诗人、小说家和散文家,都知道苏园,提到苏园时都会盛赞这里的茶,品质有多好。也许,这得益于有一年这里曾经办过一期作协的读书班吧。苏园是一座当代园林,而茶怎么又是苏园的呢?其实,苏园周边云遮雾绕的大山深处,若隐若现的连片茶林,都是霍益民日日悉心照料的家业。每年茶季,是他最忙的时间,他要组织茶农采茶。

苏园的茶,有个极富诗意的名字:幽香苏。幽香,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怀然心动的词。无论是温庭药《东郊行》里的“绿渚幽香生白萍,差差小浪吹鱼鳞”,还是欧阳修《醉翁亭记》里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都让人能想像到一股淡淡的清香,不张扬,不夸张,有着草木本色的味道。这样的幽香,本身就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天地间一份美好的存在。而苏园之茶的匠心,就是以幽香苏给自己的茶叶完成了如此美好而诗意的命名。

这些年来,幽香苏系列茶,有绿茶、红茶,也有白茶、普洱茶,共九个品种。其中的绿茶又有“破壳”、“饮露”、“飞燕”、“玉女”等4款。这四款绿茶间的区别,固然是因采摘时间不同而分开,但又暗藏着春天和生命的不同律动与过程。在中国的十大名茶里,不管是杭州的西湖龙井,还是苏州的碧螺春,都是以一名而定终生,品质有好有坏,而苏园的绿茶,对同一个产地的茶却以时间的次序来命名,应该说这是中国绿茶界的一大创新,也是园主霍益民内心深处对时间的敬畏之情。

霍益民总是很低调,有人喊他霍总,他总会憨憨一笑,答: “我就一茶农。”

其实,茶农,才是一个真正做茶人的初心之谓。

苏园的红茶,不仅打破了当下国内红茶在香、浓鲜方面的常规要求,还在鲜爽度上狠下功夫。不仅如此,苏园的红茶由白茶发酵制成,氨基酸含量较高,并且在一定的时限内具有越陈越好的特点和优势,可以说,也从根本上解决了陈旧白茶卖不出好价钱的瓶颈。更让人难以释怀的是,苏园之茶的外包装上,除了标有品牌幽香苏三字外,还有三个字:感恩茶。如此通俗易懂的三个字,恰恰藏着制茶人的谦卑之心。

茶者,南方之嘉木。

但这是基于茶是饮品的一种认知,事实上,古老的中国对茶之功效的认知,走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最初的药用、后来的饮品及至清静和寂的茶道,茶和诗书画印一样,已经成为艺术化生活与生活化艺术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苏园一直停留在种茶、制茶、卖茶的传统之路上的话,也就只能是一门生意,而非文化。

苏园园主霍益民的理想,何止是这些呢!

他,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与文化抱负的人。况且,苏园自建园之初,就是以“禅、茶、文化于一体”为宗旨,禅离不开茶,茶离不开文化。在最近几年的实践与试水中,苏园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古典哲学等方面,已经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甚至说,在苏南一带,苏园在深耕中国文化的层面上,走在了前列。

2020年春天,我再度踏访苏园时,恰逢苏园了凡养老班开班。

近几年来,苏园针对日益突出的养老问题,开办了凡文化养老班,短短数期,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轰动效应,成为苏南一带中国文化养老培训示范基地。在中国,自古就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天补,天补不如心补”的养生之道,了凡养老班在秉承了凡四训的基础上,以了凡养根大学堂为载体,旨在打造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诵读经典和清净身心,以文化养老“五养”(养志、养善、养谦、养气、养根)为核心内容的养老文化,以竹盐解毒排毒调理保健和引进阿氏大医健康为抓手,教育培养和巩固形成老人“在养老养生中传家、在传家中养老养生”、“积谦传家、积善传家、积福传家”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养老理念,以古代养生与现代最新科技成果相结合的手段来调理身体解毒、排毒达到身心平衡、酸碱平衡、阴阳平衡、动静平衡的养生理念,达到身心和谐健康的文化养老新模式。而苏园的这种文化养老模式已经成为健康养老、积极养老、调理养老、无药养老、切实可行、可以落地生根的养老实践。

自2008年起,苏园就意欲在茶产业之外开辟第二课堂,并成立了苏园茶文化研究所,先后举办过易经知识培训班、评茶员培训班、茶叶制作培训班、中国传统文化培训班等。

文化,就是文而化之的一个渐进过程,苏园在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已经实现了自我的华丽转型,蝶变成深耕传统文化的弄潮儿。

我在苏园,偶遇了当地缘农网的创始人吴媛媛。听她介绍,她和苏园联袂推出的“认种溧阳一亩茶,长寿之乡安个家”活动的旨意是,改变当下茶场、农庄各自为战的格局,合力打造溧阳的茶品牌,创建田园康养新模式,引领新的消费模式。尽管这一切是以苏园的万亩茶山为基础,但显然已经超越了茶本身的意义,既能创造有影响力的茶产业区域品牌,也能打通地方农业、文化、旅游业等诸多业态的高度融合。

苏园,一直在探索着前行。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碧螺春百科
碧螺春辨别